政府数字化转型路径探析(二)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更加注重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主动和精细化的服务。
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路径
政府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有效治理的前提在于,能够准确辨识、发掘和集聚数字化过程中原生性与输入性要素集合,并努力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数字思维和数据价值挖掘为目标的应用系统。同时,借助行政系统自身的反馈机制与管控功能,不断重组、叠加、释放和革新数字化转型增长动能,从而构建政府数字治理的内循环系统,打造部门协同、上下联结的运行体系。因此,应该探索构建以总体规划为指引、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以组织变革为肌理、以要素供给为保障的一体化转型路径,帮助数字政府建设迈过改革“深水区”。
一是建立以创造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
建立以创造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数字化总体设计,理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方向、重点和范围。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业务与技术高度融合的过程,这不仅意味着组织治理形态与权力结构的颠覆性变革,也意味着可能引发政府运行与社会治理的改革“阵痛”。如果没有系统、科学的顶层规划作为指引,组织在面临机会和威胁时,必将陷入盲目应对的境地。
因此,政府转型升级要加强顶层规划,在全面调查和评估自身系统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总体性和阶段性发展方向与目标,构建项目建设、业务事项、数据需求等任务清单,建立多业务协同管理工具和组织保障机制,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闭环建设。
二是打造以数据价值挖掘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
打造以数据价值挖掘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助力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治理方式变革。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系统平台形式,汇聚、挖掘、开发、利用数字要素价值,实现组织内部办公智慧化和对外服务智能化。
因此,政府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夯实数字基础支撑,不断优化数据采集、归集、整合、共享、开放等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一体化数字平台,进一步破解各部门各自为政、业务独立的现状,推进条块业务融合和审批服务协同。如此,不仅可以提供信息应用、数据共享等数字效能,还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能力,从而增强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是开展以数字化建设为导向的组织结构调整。
开展以数字化建设为导向的组织结构调整,增强政府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办公自动化、业务数字化、流程协同化、服务在线化的深入发展,必然带来政府内部组织规模、行政架构、权力制度和行动资源的调整。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行动主体,政府必须不断加强大数据管理、政务服务审批、城市运行治理等部门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组织能力,更好地适应转型升级带来的新变化。同时,强调公众体验满意度评价结果应用,倒逼政府内部职能深层融合,加快构建组织体系运转顺畅、沟通协作紧密耦合的模块化政府。此外,探索推进政企合作共建,推动实现数字驱动和场景驱动的政府治理现代化。
四是搭建全面立体的保障体系。
搭建全面立体的保障体系,增强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合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技术应用、组织变革,还包括配套的人、财、物等保障要素。只有各个要素配备到位,才有可能形成推动转型的强大合力。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转型的要素供给。一方面,加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公务人员,定期开展数字化转型技术应用或业务解读培训。同时,积极引进专业化人才与团队,不断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资金保障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建设需求,进一步优化资金审批和考核规则。在提供基础财政资金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同时,加快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建立以任务清单为基准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细化考核要求,切实解决数据共享、部门协同等问题。
此外,加快建立数据安全和风险预警机制,从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安全防控,建设实时监控和应急预警机制,切实维护数据安全。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实现技术驱动和社会协同的新型治理变革也将进入发展“深水区”。只有紧密围绕民众在政务公共服务中的实际需求,牢牢把握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管理与服务的实际痛点,切实解决不同主体在办公办事过程中的困难,将数字技术与转型工作深度融合,才能让广大民众切实感受到获得感,真正实现政府治理模式的数字化赋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