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术

您的位置: 首页 >前沿技术
  • 本报北京12月23日讯(记者黄鑫)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0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6%,占比较上年末提高9.4个百分点。 我国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截至11月末,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2%;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2亿个,比上年末净增6360万个;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5.6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380万户。 电信业务收入平稳增长。数据显...
    2024-12-25
  •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5G基站总数超过414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9个,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期间5G建设发展目标。5G网络全面覆盖政务中心、文旅景区、交通干线等重点热点场所,并不断向农村边远地区拓展,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 目前,我国正加速推进5G向5G-A,也就是5.5G演进升级。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布局相关网络,并加速开展人工智能、通感一体等融合技术领域的应用测试。
    2024-12-23
  • 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今年科技界的新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中的重点方向。众多初创公司涌现、融资屡创新高、技术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作为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体,正在大模型催化下加速产业化落地。 如果将大模型视为“有趣的灵魂”,“具身智能”赋能的人形机器人则有了“好看的皮囊”,已在多个领域成为人类的有力助手。 重新定义机器人 作为连接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桥梁,“具身智能”是指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具身智能”一词本身具有浓...
    2024-12-16
  •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入选案例公示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4〕30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开展典型应用案例征集遴选工作,拟推荐151项入选案例。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拟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进行公示。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示时间为2024年12月12日至2024年12月18日。 电子邮箱:cases_collect@163.com(邮件主题注明: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入选案例意见反馈) ...
    2024-12-16
  •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发布新版《中国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研究成果。该成果是对2011年、2019年两版路线图的更新,也是在“双碳”目标下,学界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再定位、再评估、再预测。 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新版路线图指出,未来,在构建零碳能源系统过程中,CCUS技术是实现化石能源净零排放的唯一技术手段;在重塑...
    2024-12-16
  • 5G个人用户普及率将超85%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5G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万物互联、数据流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泛在连接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类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根据方案,到2027年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 方案部署了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方面主要任务...
    2024-12-02
  • 2024年11月30日22时48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在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祝贺首发圆满成功。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由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行管理,从动工到首发878天全面完成建设并成功实现首发。此次首发是新工位、新火箭、新机制、新团队的首发,挑战巨大。首发采用远距离测发控方式,后...
    2024-12-02
  • 近年来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加速智能时代到来,算力越来越成为重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关键基础底座。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2024年国际算力标准与应用研讨会上,专家表示,标准是算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更是筑牢算力产业生态的关键途径。在稳住算力产业“硬实力”的同时,更要深耕算力产业“软实力”,未来应继续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挥标准引领支撑作用,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算力产业新生态。 算力产业迎新一轮发展热潮 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算力产业不仅引领着经济转型升级,也将在培...
    2024-11-29
  • 河南要求实施教育等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北京要求到2025年,打造100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学校;上海要求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硬件建设……近期各地纷纷加快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应用步伐。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有望作为技术牵引,进一步激活千亿级别智慧教育赛道。 在大连瓦房店市第七初级中学,错题不再需要学生手抄整理,大模型可以实现学生错题的针对性推送和辅导;在浙江宁海海亮学校,老师们可以通过一体机、电脑端、手机端随时随地记录学生的...
    2024-11-29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140条信息/共14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