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术

您的位置: 首页 >前沿技术
  •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仅要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更要确保实现独立自主的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势头正旺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共同编写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显示,在中性预期情景下,预计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分别为7295亿元、258...
    2024-11-06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座谈会,正式启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 为什么要推动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试点启动后,外资企业如何受惠?又将给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专家和外资企业。 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的外企增至2220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今年4月,《关于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的通告》发布,提出在获批开展试点的地区...
    2024-11-06
  • 日前,国际电信联盟与德勤联合发布《人工智能向善影响》报告,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无处不在,但其进一步的推广仍然面临障碍。为了破除有关阻碍,使人工智能技术释放更大红利,其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技术无处不在。报告指出,诞生于大概70年前的“人工智能”概念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自2022年底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较大发展以来,大量机构都在研究其潜力。该技术按照人们的需求产出文字、图像、视频的能力,使其在医疗卫生、金融、娱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4-10-30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10月17日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涵盖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控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人机交互等技术全球领先,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技术加快突破。 金壮龙在当日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上作出上述表述。 完整产业体系下,优质企业成长壮大。金壮龙介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400家,5家激光雷达企业销量进入全球前10,9家车企开发的有条件自动驾驶车型开展准入试点。同时,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
    2024-10-18
  • 10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对外发布了一批涵盖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高品质生活以及高水平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国家标准。这批国家标准的发布,旨在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领域添新标,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 在助力科技创新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8项国家标准,包括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能源互联网与电动汽车互动等。这些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提供坚实支撑。例如,机器人自适应能...
    2024-10-15
  • 为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动高校与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和人才交流,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在安徽省芜湖市联合举办2024年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活动。 本次活动由启动仪式、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先进制造业供需对接经验交流、赴在芜企业参观调研、校企线上供需对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等6个环节组成。全国近400所高校与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领域的300家企业受邀参会。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
    2024-10-14
  • 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12日表示,截至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的注册用户超过6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赵志国: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提升,企业数量超过了4500家。完成备案并上线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近200个,注册用户超过6亿。 赵志国表示,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球前列。要提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能力,搭建低门槛,易适配,高可用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加速大模型的训练、调优和应用规模化落地。同时,提升算...
    2024-10-14
  •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点,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2024-10-14
  • 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及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悉:近日,我国首条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启动升级扩建。自主量子芯片生产、整机组装等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核心环节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自主制造能力增强。 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志龙介绍:“我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研制的72比特‘悟空芯’已在‘本源悟空’上稳定运行超9个月。目前,我们正在扩大该生产线规模,力求开发出性能更优、比特数更高、稳定性更强的新一代超导量子芯片。” 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现有整机组装间也开始扩容。安徽...
    2024-10-10
  •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网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固态量子存储实现跨越7公里的分布式光量子计算。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合肥市区实现了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 分布式量子计算是解决量子计算可扩展性难题的一条可行路径,它通过非局域量子门连接独立的量子计算节点,从而整合量子网络中的算力资源来实现量子计算规模的提升。然而,非局域量子门目前仅在数十米的尺度下实现实验演示,无...
    2024-10-09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140条信息/共14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